1949年10月1日,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,那一天,成千上万的民众欢呼雀跃,感受到了新中国的诞生。然而,很少有人知道十大正规实盘配资平台,在那之前,天安门广场根本不像今天这样宽阔整洁,反而是一片脏乱不堪的景象,甚至堆积着大量的垃圾,河水发臭,令人不敢靠近。
不仅天安门广场如此,整个北京城在新中国成立前,都被垃圾问题困扰。城市里到处是堆积如山的垃圾,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臭气。北京的垃圾问题有着悠久的历史,自从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来,城市的清洁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。当时,没有专门的环卫服务,也没有市政管理的概念。每家每户只负责打扫自家门前的卫生,虽然皇宫、官府衙门和贵族的住所有专人清扫,但一旦出了这些区域,垃圾就堆放得无处不在,尤其是在贫民区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清朝末期,北京的垃圾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即使是富贵的内城,像西单这些如今寸土寸金的地方,竟然也曾堆满了高达七八米的垃圾山,北海公园外的垃圾堆更是高过了围墙,居民们甚至踩着垃圾进出。最让人震惊的是,城市产生的粪便也没有任何科学的处理方式。那时,这些粪便由一些恶霸控制,露天堆放在“粪场”或“粪院”里,成为这些人的“财富”。农民需要这些粪便作为肥料,就得从这些“粪霸”手中购买,而这些“粪霸”往往控制着这个“资源”,一个不高兴,北京的粪便就无法运出去,尤其是在夏天,臭气熏天,市民的生活环境可想而知有多恶劣。
展开剩余71%1949年,北京解放后,解放军进驻北京,并成立了军管会,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扫工作。为了迎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,特别是天安门广场的整修,中央决定必须迅速清理垃圾,修缮广场。这个任务对当时的人来说是极其艰巨的,因为如今宽广的天安门广场,当时却只是一个狭长的通道,连接天安门城楼和大前门城楼,两旁是官府衙门和民巷。原本属于皇宫禁地的区域在民国时期逐渐变成了垃圾场,垃圾堆积到了几米高。天安门城楼也已破旧不堪,杂草丛生,野鸽栖息在上面,鸽子粪便堆积厚重,甚至把金水河的水流都堵住,散发出刺鼻的臭气。
当时的北京市长叶剑英目睹了这一切后,心情异常沉痛,立誓要彻底清除所有垃圾,恢复北京的清洁面貌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叶剑英亲自指挥了广泛的清扫行动。市民们纷纷响应,踊跃参与,甚至有很多人早早就赶到天安门广场,争取参加这项义务劳动。由于报名的人数过多,往往采取抽签的方式,中奖的人如同中了彩票一样高兴,没抽中的则只能遗憾离开。
几天内,参与清扫的7万多人就完成了几十年堆积的垃圾清理工作。与此同时,叶剑英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大扫除,清理出超过60万吨垃圾,相当于8座景山的体量。在这些垃圾中,甚至还挖掘出了明朝时期的文物,足见这些垃圾积累的历史之久。
作家老舍也参与了这次劳动,并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,写下了反映这一事件的著名话剧《龙须沟》。他亲身感受到人民为了建设新中国而付出的努力,也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创作动力。
这场由共产党领导的大扫除,彻底改变了北京的面貌,几百年都无法解决的垃圾问题,在短短几个月内被清除一空。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,北京不仅恢复了整洁的面貌,也让人们见证了共产党真正为民服务的决心和能力。
1949年10月1日,开国大典上,天安门广场变得宽敞洁净,所有的辛勤付出才让这一切成为可能。尽管人们的劳动非常辛苦,但所有参与者都感到无比自豪,因为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清洁行动,更是迎接新中国诞生的庄严时刻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智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